“孔子學堂”綜述
一、中國孔子基金會
中國孔子基金會是1984年經中央批准,由政府撥付專款支持的全國性乃至有國際性的文化學術基金組織,其宗旨是:通過社會募集運作基金,組織和推動海內外學習、研究、傳播、弘揚孔子思想、儒家學說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,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、構建和諧社會服務;為增進海內外華人團結、實現祖國統一服務;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、維護世界和平服務。
建會三十年來,中國孔子基金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,堅持以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、十八屆三中、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解放思想,銳意進取,先後在海內外舉辦了一系列重大的學術研討與文化交流活動,廣泛傳播和弘揚了孔子、儒家思想,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,確立了“引領儒學發展,深耕精神家園”的發展戰略,著力促進學術體系、普及傳播體系、交流合作體系、基金產業體系四大體系的優化升級,努力推動孔子思想及儒家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。
為了加強對中國孔子基金會工作的領導,山東省委為基金會
配備了辦事機構--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,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正廳級事業單位,隸屬山東省委宣傳部領導,現有編制28人, 設5個內設機構:辦公室、基金部、學術出版部、交流合作部、普及傳播部。
二“孔子學堂”設立背景
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,明確指出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“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”,並且要在“落小、落細、落實”上下功夫。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中國孔子基金會於2014年初推出了“孔子學堂”公益品牌項目。
三、“孔子學堂”簡介
“孔子學堂”以“寫好字、讀好書、做好人”為學堂宗旨。學堂裡統一懸掛中堂,營造莊嚴肅穆的文化空間,將人們帶入文化中國的氛圍。“孔子學堂”以構建中國人的精神家園,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,努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努力實現以文化人。“孔子學堂”的顯著特點就是共創共用、教學相長,通過這個精神的空間,大家可以不斷的創造,促進學堂建設的常態化和長效化發展。為了保護“孔子學堂”智慧財產權,保證“孔子學堂”規範運作和健康發展,我們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了“孔子學堂”商標註冊,日前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下發了“孔子學堂”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,“孔子學堂”成為第16022120號集體商標,標誌著“孔子學堂”發展進入品牌時代。“孔子學堂”專案實施一年多來,學堂數量從無到有,蓬勃發展,各地學堂活動豐富多彩,社會影響越來越大,受到了各界的廣泛關注。基於“孔子學堂”的社會影響,人民日報社主管、人民日報出版社主辦的《人民週刊》記者跟蹤調查一年,並於7月專程到濟南、曲阜、臨沂進行現場考察,採訪了眾多專家、學堂管理者、志願者和社區群眾,於9月1日在人民新聞網上連發三篇文章,其中報導孔子學堂的專題:“恢國學以開新域”的長篇報導,全面追綜了“孔子學堂”從設立到發展壯大及產生的社會影響,並配發了評論“人民為什麼需要孔子?”
四、“孔子學堂”內容
“孔子學堂”是學習和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,既傳承歷史、又面向未來,是百姓親近、體驗、感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,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象徵、標識和高地。在學校、社區、企業、鄉村、機關等基層組織、單位尋找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發展相契合的著力點,努力構建規範化、特色化、現代化、人文化的新型教育空間,探索孔子教育思想與現代學校教育、社區建設、企業發展相結合的特色文化發展之路,“孔子學堂”集儒學大師、課程、基地、載體於一體,系統傳播孔子及儒家思想。學堂採用線上學習、線下活動的方式,以喜聞樂見的形式,引領人人參與,快樂實踐體驗,有效傳播孔子 “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” 等儒家文化精髓,讓其成為植根於每個人內心的文化信仰,講仁愛尊禮儀,打造道德高地。“孔子學堂”引領人們回歸讀書,愛好寫字,注重家風家教。“孔子學堂”建設能夠實現傳統文化教育的常態化、長效化,對基層民眾進行傳統文化素養的培育和培養,使傳統文化的學習生活化、社會化、年輕化、現代化、趣味化。“孔子學堂”的各種活動能夠引領人們親近、瞭解、學習傳統文化,讓人生充滿正能量,讓人生因經典而更加精彩。
五、孔子學堂設立的條件
1、具有獨立法人資格,熱愛傳統文化,熱心公益事業,志願履行孔子學堂義務。
2、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和管理能力,能夠為孔子學堂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講師隊伍、志願者隊伍,場所(至少60平米)和本學堂開展活動所需經費投入。
3、自覺接受中國孔子基金會指定管理團隊的檢查、監督。
孔子学堂”简介
“孔子学堂”以“写好字、读好书、做好人”为学堂宗旨。学堂里统一悬挂中堂,营造庄严肃穆的文化空间,将人们带入文化中国的氛围。“孔子学堂”以构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,努力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努力实现以文化人。“孔子学堂”的显著特点就是共创共享、教学相长,通过这个精神的空间,大家可以不断的创造,促进学堂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。为了保护“孔子学堂”知识产权,保证“孔子学堂”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,我们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“孔子学堂”商标注册,日前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下发了“孔子学堂”商标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,“孔子学堂”成为第16022120号集体商标,标志着“孔子学堂”发展进入品牌时代。“孔子学堂”项目实施一年多来,学堂数量从无到有,蓬勃发展,各地学堂活动丰富多彩,社会影响越来越大,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。基于“孔子学堂”的社会影响,人民日报社主管、人民日报出版社主办的《人民周刊》记者跟踪调查一年,并于7月专程到济南、曲阜、临沂进行现场考察,采访了众多专家、学堂管理者、志愿者和社区群众,于9月1日在人民新闻网上连发三篇文章,其中报道孔子学堂的专题:“恢国学以开新域”的长篇报道,全面追综了“孔子学堂”从设立到发展壮大及产生的社会影响,并配发了评论“人民为什么需要孔子?”
四、“孔子学堂”内容
“孔子学堂”是学习和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,既传承历史、又面向未来,是百姓亲近、体验、感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,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、标识和高地。在学校、社区、企业、乡村、机关等基层组织、单位寻找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着力点,努力构建规范化、特色化、现代化、人文化的新型教育空间,探索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学校教育、社区建设、企业发展相结合的特色文化发展之路,“孔子学堂”集儒学大师、课程、基地、载体于一体,系统传播孔子及儒家思想。学堂采用线上学习、线下活动的方式,以喜闻乐见的形式,引领人人参与,快乐实践体验,有效传播孔子 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 等儒家文化精髓,让其成为植根于每个人内心的文化信仰,讲仁爱尊礼仪,打造道德高地。“孔子学堂”引领人们回归读书,爱好写字,注重家风家教。“孔子学堂”建设能够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、长效化,对基层民众进行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和培养,使传统文化的学习生活化、社会化、年轻化、现代化、趣味化。“孔子学堂”的各种活动能够引领人们亲近、了解、学习传统文化,让人生充满正能量,让人生因经典而更加精彩。
五、孔子学堂设立的条件
1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,热爱传统文化,热心公益事业,志愿履行孔子学堂义务。
2、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,能够为孔子学堂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讲师队伍、志愿者队伍,场所(至少60平米)和本学堂开展活动所需经费投入。
3、自觉接受中国孔子基金会指定管理团队的检查、监督。